汇聚行业智慧 开展创新性研究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发布于: 2022-05-05 21:41
阅读: 58

中国食品报

水产种业是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而水产种业正是现代渔业的“芯片”。“良种覆盖率低,全国只有19个省有新品种,难以满足水产良种完全自主可控的需要是水产种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陈松林日前表示,“水产科技工作者要瞄准水产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渔业科技进步提供动力。”

 

种质资源仍然不足

  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作为新时期发展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的繁荣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数据显示,全世界每5条鱼中有3条以上由中国人养殖,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连续32年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1/3以上动物蛋白的同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达52.8%,良种对我国水产增产贡献率为25%至3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水产品预计产量6693万吨,比2020年增长2.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388万吨,增长3.1%;捕捞水产品产量1305万吨,下降1.5%。中国仍面临良种率低、病害发生率高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渔业科技攻关中,新品种的选育,为我国鱼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我国共审定水产新品种240个,其中鱼类新品种121个。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表示,中国水产种业企业已经从跟跑到并跑,实现了领跑,头部企业梯队初步形成。近年来,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优质种苗产品)的水产种业企业脱颖而出,表现出不凡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南美白对虾种苗企业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罗非鱼良种场、浙江南太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的罗氏沼虾种业企业已从并跑跨越到领跑。

  但中国水产种业底子薄、起步晚,仍然面临着很大挑战。胡红浪表示,中国在关键育种技术创新上还有差距,育种的精准及效率都有待提高。同时,还有少部分引进种源受制于人,如南美白对虾、虹鳟。

  陈松林表示,新品种的数量仍然不足,100多种养殖鱼类中只有28种鱼有新品种。此外,缺乏突破性新品种,大多以快速生长为选育目标,而具有抗病、抗逆、优质、高产优良性状的突破性新品种少之又少。同时,品种进口依赖大,适合深远海、盐碱地、工厂化等新型养殖方式的品种缺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认为,水产育种还存在种质资源家底不清、育种创新能力不强、个别引进种核心种受制于人等问题。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持续升级

  尽管新品种培育尚存在较大短板,但中国各渔业大省近年来在产业发展、育种技术上持续突破,取得了不错成效。

  四川省水产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省水产养殖面积达29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66.5万吨,同比增长3.80%;渔业经济总产值621亿元,同比增长15%;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1070元,增收130元。

  在育种攻关方面,四川种业园区建设、科研成果均取得了突破。眉山市东坡区年繁育水产种苗135亿尾,近年来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种苗年产量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二,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高达22亿元。2020年,东坡区获准创建全省唯一的水产种业园,预计到2023年,当地将建设黄颡鱼、斑点叉尾鯝、长吻鮠、鲈鱼水产种苗繁育基地4个,总投资9000万元,打造6000亩的东坡区现代水产种业园。

  福建省自2021年起实施新一轮(2021—2025)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开展联合育种与制种行动,大力支持适宜于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深远海装备养殖的优良品种联合攻关,启动重点养殖品种关键技术攻关和育种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推动实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优良品种。

  多年来,福建省海水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海带、紫菜、牡蛎、蛤、蛏、蚶)发展到鱼、虾、贝、藻、蟹等120多个品种;淡水育苗由传统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发展到鱼、虾、贝、蟹、蛙、鳖等70多个品种,年繁育鱼、虾、贝、藻等苗种1.9万亿单位。

  山东省同样大力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全力推进“保、育、测、繁、推”一体化发展。全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4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93家,共认定水产新品种64个,新品种数量占全国的28%,初步形成了以科研单位为支撑、以原良种场为主体、以规模化育苗场为拓展的水产种业发展体系。

  科技创新是种业的生命力,推动养殖主导品种的升级换代,促进现代渔业提质增效。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也是种业发展的关键。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首先要收集、保存好鱼类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创新是培育良种的关键,也是“打好种业翻身仗”很关键的一点。“这些年来,我们瞄准这个大的目标,一直在不同层面上开展种质资源保存、创新和利用的研究。”陈松林说。

  “坚持科技创新导向,整合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势,推进水产科技示范创建。同时坚持主体导向,注重突出创新主体地位,体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带头作用,真正让科技创新成为水产种业振兴的动力之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表示。

 

《中国食品报》(2022年05月03日06版)

 

 

分享

推荐文章

  • 返回顶部